中国汽车业的高速成长,中央和地方的消费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今年的购置税减半、“汽车下乡”和以旧换新三大政策,拉动了中国私家车的巨大消费潜力。在金融危机下,国内汽车产销实现了今年每月30%-40%的同比增长。回顾2009年汽车市场,可以用8个关键词来描绘汽车业的发展图谱。
1.车市井喷
距离我国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大关刚一个月,近日又传来消息,今年1-11月国产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200万辆,全年将突破1300万辆。至此,我国已超过美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。有专家称,2009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史上名副其实的产销量井喷之年。因为“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历史上,都没像中国这样一年有7个月突破月销量历史最高纪录,更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一年汽车产销量增长400多万辆,汽车内需一年增加450多万辆。
2.兼并重组
2009年初,当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将按照“四大四小”格局进行兼并重组后,中国现有的汽车企业集团已经开始跃跃欲试。早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则出台之时,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合并重组就已成为业内未来的趋势。年初以来,无论是广汽重组长丰,还是长安集团与中航汽车合并,政府的力量都起了重要作用。按照规划要求,通过兼并重组,形成2-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,培育4-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,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%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。
3.车展卖车
今年国内及江西汽车市场的“车展”,让厂家们喜笑颜开。为了能够抓住每个机会多卖车,参加车展自然成了厂家重点宣传自己的“法宝”。从4月份的上海车展到成都车展,再到广州车展,最后到长沙车展,还有南昌车展,厂家对每个车展都投入了很大精力。与以往很多车展沦为“鸡肋”不同,厂家对每个车展都很重视。此前的广州车展,海内外厂家都集体发力。宝马和奔驰两大豪华车展位都超过1500平方米,雷诺、阿斯顿·马丁、东风乘用车、力帆等厂家都是第一次参与。在销售形势一路看涨的情况下,与以往车展重在“展示”不同,厂家将参加车展的重点放在了卖车上。
4.新能源车
新能源汽车无疑是2009年汽车市场的热门话题。今年3月公布的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中提出,要实现“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,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%左右”的具体规划目标和完成“推动纯电动汽车、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”主要任务。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公布后,陆续有企业提出要上新能源汽车项目,多家汽车厂商也高调展示自己的新能源概念车。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,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,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原来的13个扩大到20个,并选择5个城市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。
5.南部战略
国内车市的“井喷”让精明的汽车厂家开始对每个地区进行精心谋划。作为我国最成熟汽车市场之一的南部市场,自然成了各厂家争夺的重点区域。广州车展前夕,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“南方战略”,在该地区的新车年销售量要上升至3倍多,即从15万辆提升至50多万辆。对于南部市场,作为自主品牌,奇瑞、吉利和力帆也纷纷表示,南部市场将是其未来重点打造的汽车市场。上海通用、长安福特等品牌也都加大了投入。东风雪铁龙、东风标致等法系车企都将南部市场作为了岁末新车发布的重要阵地。南部市场历来是日系车的天下,对南部市场的争夺,无疑会是今后的重头戏。
6.汽车信贷
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熟的背景下,汽车金融公司也快速发展,汽车信贷被年轻人接受,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更是快速。尽管目前国内汽车信贷的比例有所提升,但通过消费信贷方式实现的整车销售比例仍维持低位,国内消费者贷款购车比例仅为6.6%-7.0%。而在汽车工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日等国家,汽车贷款的比例达到了60%-80%。在一系列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下,随着国内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,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,再加上国家对于鼓励汽车信贷市场发展具体措施的出台,这一比例还有可能继续提升。
7.渠道拓展
自今年“汽车下乡”政策实施以来,微型客车、微型卡车和轻型卡车市场均超常规大幅增长。与此同时,汽车企业抢占二三线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,“渠道下沉”已成为各汽车企业拓展网络的首选方式。“汽车下乡”是汽车全面进入家庭的里程碑,使得三四线地区的汽车市场迅速扩大。为了抢滩未来最具希望的二三线市场,各车企纷纷进行区域营销模式调整。借助“汽车下乡”的政策延续,汽车行业的渠道拓展,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,不仅市场规模剧增,而且使汽车产业的发展途径、产品结构、产销网络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。
8.责任召回
与以往听到“召回”就心惊胆战不同,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将召回作为履行企业责任的一种途经。召回制度明确了企业对质量所负的主体责任,也符合质量的形成过程。到今年10月份,以汽车召回为代表的召回制度在中国实施了5年。在这5年中,我国共召回缺陷汽车306.6万辆。召回制度给包括政府、企业和消费者在内的中国市场带来了变化。其实,产品出现了缺陷肯定不是好事,但由于大工业生产不可能完全避免缺陷,实施召回是知错就改,这恰恰反映了企业的诚信。

|